首页 | 关于博物馆 | 馆藏珍品 | 艺术产品大厅 | 新闻资讯 | 学术交流 | 名家大师 | 展览申请 | 参观导览 | 服务平台

首页 > 馆藏珍品 >  > 龙文玉环.西周

龙文玉环.西周

      一般说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是“贝币”,“贝币”最早出土于商墓,估计是商代开始使用的。《尚书.盘庚》也有记载:“不念尽忠,只贪贝玉。”这“贝玉”可能是“贝壳币”,但也可能是“贝形玉币”,即“玉制贝币”。前几年,在内蒙敖汉旗大甸子发掘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中,就发现有“玉制贝币”,距今4000~3000年,相当于中原夏商时期。

      《尚书.禹贡》说夏王“用玉”而“贵珠”,商朝之前的夏朝,其“玉币”,可能就是“珠玉”之类。此习俗大概从史前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,《管子.侈糜》说“天子藏珠玉,诸侯藏金石,”《孟子.梁惠王》也说“昔者大王……事之以珠玉。”古代文献中的说法,在现代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验证。在距今18000年的山顶洞人墓葬中,发现七枚球形小玉珠,表面经过磨制,中间钻有穿孔;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内蒙和辽宁红山文化遗址、江苏南京北阴阳营墓葬、新沂花厅墓葬和安徽含山凌家滩墓中都出土了大量的玉珠、玉环、玉璧;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江苏吴县、浙江余杭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上千件玉璧;河南安阳殷商妇好墓,也出土大量的圆形的珠、玦、环类。考古专家们根据以上墓中玉器的数量和摆放的位置,以及与“贝币”同葬,断定这些“珠”、“环”、“璧”类玉器均为古代的“玉币”,既是储藏的财宝,又是用于交换的“货币”。这些新石器时期遗址的考古发掘,证实了在“贝币”使用之前的史前时代,还有一类实物货币:“玉币”。古字“寳”,即由“贝”和“玉”组成,可见“贝玉”的起源甚早。

      《管子.国蓄》:“玉起于禺氏,金起于汝汉,珠起于赤野,东西南北,距周七千八百里,水绝壤断,舟车不能通,先王为其途之远,其至之难,故托用于其重,以珠玉为上币,以黄金为中币,以刀布为下币。三币,握之则非有补于暖也,食之则非有补于饱也,先王以守财物,以御民事,而平天下也。”远古社会中,“珠玉”不仅做为“守财物、御民事、平天下”的货币,而且是比“黄金”还要高贵的“上币”。古代货币量词“朋”字,甲骨文写法就象“两串玉币”形,所以“玉币”可能为“货币”的起源。

      《管子.揆度》:“至于尧舜之王,所以化海内者,北用禺氏之玉,南贵江汉之珠。……桓公问管子曰:‘吾闻海内玉币有七筴,可得而闻乎。’管子对曰:‘阴山之礝碈,一筴也;燕之紫山白金,一筴也;发朝鲜之文皮,一筴也;汝汉水之右衢黄金,一筴也;江阳之珠,一筴也;秦明山之曾青,一筴也;禺氏边山之玉,一筴也。此谓以寡为多,以狭为广;天下之数,尽于轻重矣。……珠起于赤野之末光,黄金起于汝汉水之右衢。玉起于禺氏之边山。此度去周七千八百里,其涂远,其至阨,故先王度用其重而因之,珠玉为上币,黄金为中币,刀布为下币。先王高下中币,利下上之用’。”管子所言“七筴币”中,虽然个别为非玉质物品,但因大多数为“玉币”,所以齐桓公径称为“海内玉币”。

      另外《管子.轻重》中还说:“吴越不朝,珠象而以为币乎?发,朝鲜不朝,请文皮毤服而以为币乎?禺氏不朝,请以白璧为币乎?昆仑之虚不朝,请以璆琳琅玕为币乎?故夫握而不见于手,含而不见于口,而辟千金者珠也,然后八千里之吴越可得而朝也。一豹之皮,容金而金也,然后八千里之发,朝鲜可得而朝也。怀而不见于抱,挟而不见于腋,而辟千金者,白璧也,然后八千里之禺氏可得而朝也。簪珥而辟千金者,璆琳琅玕也,然后八千里之昆仑虚可得而朝也”。其中的“禺氏白璧”、“昆仑之璆琳琅玕”明确为“玉币”无疑,而且价值高过“千金”。

      用玉制的珠、环、璧作“玉币”,历代多有传承,如1974年陕西宝鸡发掘的西周贵族墓中,发现了200多枚玉制“圜钱”。春秋时的周、魏地区也发现不少“玉圜钱”。“圜”即圆形,“玉圜”即“玉环”类圆形玉器,类似的还有“玉瑗”、“玉璧”。《尔雅.释器》:“肉倍好谓之璧,好倍肉谓之瑗,肉好若一谓之环。”古语“肉”指环状玉器的“肉体”,“好”指环状玉器的“中孔”,翻译成现代语言为:“边大孔小为璧,孔大边小为瑗,孔边相等为环。”“璧”、“环”、“瑗”均为圆圜形,用为“币”,皆可称“玉圜钱”。古币“瑗”为玉制,周代改用金属做“圜钱”,“玉”字旁变为“金”字旁,就写作“锾”了。

      古之“玉币”多为圆形,因此便有了“币”起源于“圆圜”之说;而“币”字,东汉许慎便解为“圆周”。《说文解字》:“币,周也。从反之而币也,凡币之属,皆从币周盛说。”按许慎说法:“币”,为反写的“之”字。古“之”,写为“ㄓ”,所以“从反‘ㄓ’而‘币’也。”于是有人将许慎的“反之”解为“返还”,释为“周环”之义;所以,“币,周也”,义为“圆周而币”。还有人解“币”为“匝”,也算接近原义。笔者收藏的一些“玉圜币”,有几个背面的币文,就是“反‘ㄓ’而‘币’”,从这个角度看为“币”,旋转180度看,就成“ㄓ”字了。

      《尔雅》:“珠,玉之圜者,故字从玉。”《说文解字》:“璧,瑞玉圜也。”“玉珠”、“玉环”、“玉瑗”、“玉璧”皆圆圜形,古时均曾作“货币”使用,所以古时径称“玉币”。实际上,“圜钱”及后世钱币的一些专门术语,如“肉”(钱体)、“好”(穿孔)等,均来自于对“璧”、“瑗”、“环”的称谓,如《尔雅.释器》所言:“肉倍好谓之璧,好倍肉谓之瑗,肉好若一谓之环。”若再深究下去,“圜肉”中有“好孔”的璧、环类,其实均源于原始社会女性生殖器崇拜。再细看“贝币”,纹唇“圜肉”,掩映“好孔”,天然一副女阴的外阴模样,相对原始的动物本能而言,确属灵长类动物生活与繁殖的“宝贝”。

      《周礼.天官》:“大朝觐会同,赞玉币、玉献、玉几、玉爵。”“凡祭祀,赞玉币爵之事、裸将之事。凡宾客,赞裸,凡受爵之事,凡受币之事。丧荒,受其含禭币玉之事。”周朝设有“大府”,“掌九贡、九赋,”其中就有“币贡”、“币余之赋”。“币余之赋,以待赐予。”“四方之币献之金玉,……凡祭祀、宾客、丧纪、会同、军旅,供其财用之币赍、赐予之财用。”还有“职币”之官,“掌式法以敛官府都鄙与凡用邦财者之币。”由《周礼》可知,周时 “玉币”已当作“财货”,用于“贡赋”和“赐予”。

      《国语.鲁语》中记载:“鲁饥,臧文仲言于庄公曰:‘铸铭器,藏宝财,固民之殄病是待。今国病矣,君盍以铭器籴于齐’。……文仲以鬯圭与玉磬如齐告籴”。可知古时国库藏宝为财,当作硬通货以备急需。鲁国以玉器换齐国大米,“鬯圭”和“玉磬”便充当了实物货币。古时“玉器”作为财宝,除了急需用于交换外,平时还是作礼器。这个“礼器”,既是祭祀与临朝“行礼”之礼器,也是“送礼”之礼品。《尚书.金縢》记周公临朝“执璧秉圭”。《周礼.天官》:“大祭祀,大旅,凡宾客之事,共其玉器而奉之。”《周礼.秋官》:“合六币:珪以马,璋以皮,璧以帛,琮以锦,琥以绣,璜以黼。此六物者,以和诸侯之好故。”“受国客币而宾礼之。”《尚书.康王之诰》记成王死后,各诸侯参加丧礼时“宾称奉圭兼币”。看这些话中,珪、璋、璧、琮、琥、璜,这些“玉器六币”为宾客奉送之礼物,实将“玉器”兼当“玉币”使用。

      远古时期的实用“玉币”,体形很小,类似“贝币”,并非象后代的大型“玉璧”。笔者所藏古“玉币”,直径3~5厘米,厚度不到1厘米,中有圆孔。早期的玉币素面无文,晚一点的玉币,便饰刻一些图象和文字了。起初,“玉币”作为货物交易中介,用于周转,其后,古“玉币”的大量持有者,即部落首领,将其积蓄为财宝。部落首领为标明所有者,特将“玉币”上面刻制一些独特的识别符号,如部落图腾或家族姓氏、辖地名称等。我们看战国时的货币铭文,多为人名和地名,由此可见出古币“币文”多用于识别的功能。古时的地名和人名,往往统一,因为属地和姓氏常为一名。比如“宋”,既为姓名,也为国名;“秦”、“齐”、“韩”、“赵”、“魏”、“吴”等,均属此类。这是因为属地地名,就来源于原始部落姓氏名字。中国最早的的姓氏名字,为象形文字,皆来源于部落图腾。中国人自称“炎黄子孙”,是炎帝和黄帝部落的后裔。据传说炎帝和黄帝为同母异父兄弟,炎帝先于黄帝登上帝位,为中国人较早的祖先。炎帝部落为当时最大的部落,内部又分为直系与旁系的许多小部落,所以炎帝大部落内的图腾,也不只一个,但主要的图腾有两类:“牛图腾”与“羊图腾”。

      但《史记·三皇本纪》又说“炎帝姜姓”,很可能与“羌人”为一族。如《左传·哀公九年》说:“炎帝为火师,姜姓其后也。”《后汉书.西羌传》和章炳麟的《序种姓》也都说姜姓为羌种。“姜”与“羌”字的字体结构均为“羊首人身”,不过“姜”为“羊首女人”而已。“羌人”部落的图腾为“神羊”。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:炎帝出身于羌族部落,后独闯天下,由西域来到中原,驯牛耕种,定居繁衍,建立起神农氏部落,又成为神农氏部落首领。炎帝登上帝位以后,炎帝母系姜姓子孙也敬奉炎帝为其先祖,所以,炎帝母系姜姓部落的图腾“神羊”,也成了炎帝大部落的图腾。于是可知,炎帝母系先祖的图腾为“神羊”,而古籍中记载炎帝形象为“牛首人身”,如《帝王世纪》就说:“神农氏姜姓也,母曰任姒,有蟜氏之女名登,为少典妃,游于华阳,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,生炎帝。人身牛首,长于姜水,有圣德,以火德王,故号炎帝。”所以,神农氏部落的图腾又为“神牛”。因此,炎帝神农氏大部落的图腾有两个:“神牛”和“神羊”。(关于炎帝神农图腾可参见拙作博客日志《红山玉雕所谓“太阳神”,应为“神农氏先祖图腾”》)

上一篇:没有了

下一篇:玉壁.汉代

新闻排行榜